中国医护劳动权益报告(2010-2023)第三章:平等待遇、同工同酬

2024年03月14日

本文是中国医护劳动权益报告(2010-2023)的第三章:平等待遇、同工同酬,完整报告请参考:PDF版本全文下载链接


根据集体行动地图数据,医护人员要求平等待遇/ 同工同酬是行动第二大原因,共有28起事件(占总数两成)。这些行动全部发生在公立医院,且以三级医院为多(16起),其次是二级(9起)。公立医院内部的编制问题是产生不满的主因。

编制和非编制人员的差异

集体行动地图在2014年后持续录得要求平等待遇事件,在28起事件中,有10起为医护共同行动,有9起仅护士行动(多为编外护士要求同工同酬)。

中国的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,员工雇用方式包括事业编制、合同制、临时聘用(简称临聘)或其他。事业编制薪酬较高、福利较好、工作较稳定,合同制相对临聘制较有保障。

《财新周刊》在“医生工资低、患者负担高:医疗服务价改艰难求解”一文指出,公立医院服务定价普遍偏低,医院依靠药品、耗材、检查费的收入。由于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偏低、编制有限,医院为免增加支出可能不愿增加人手,或者只以非编制形式雇用新员工。护士情况尤为明显。《人民网》指出,现时公立医院的护理服务收费仅为护理成本的10%左右,造成医生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效益,护士只会增加医院投入成本的局面。不少医院不但没提高护士收入,反而为降低成本不愿意雇佣更多护士。这样导致护士在编制外的人员较多,许多“同工不同酬”抗议都是护士发起。

根据张新庆课题组《中国护士从业状况调查报告》(2010年问卷调查,下称2010年调查),编制外护士(简称编外护士)已经占护士总量三成以上,也占公立三甲医院护士总量三成以上。编外护士整体年龄较小,学历较高。编外护士的工作贯穿医院诊疗活动各个环节,与在编护士工作相同,甚至工作强度更大。编外护士与在编护士的日均工作时间差异不大,而在月均夜班数方面,编外护士明显多于在编护士。37.1%在编护士称自己不用值夜班,而只有19.6%编外护士称自己不用值夜班。

该调查指出,编外和在编护士“同工不同酬”的现象突出,编外护士的工资只是在编护士的1/3至1/2,奖金也较少。有的医院编外护士奖金仅是同龄在编护士的一半,有的医院不给编外护士缴纳社保。医院还会拖延与编外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时间,或延长实习时间。医院也会提出苛刻的转正条件,而且有明确的名额限制。57.5%编外护士认为薪酬未能体现自己的付出,高于在编护士5%。《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》(2016年问卷调查)也呈现了编制护士与编外护士的待遇差异(见下图)。

2010年调查还指出,编外护士晋升机会较少。年资在5-10年间的在编护士中级职称比例为9%,编外护士只有0.6%。年资在11-15年间的在编护士中级职称比例为35.7%,编外护士只有11%。此外,编外护士有较高比例受到患者语言侮辱(72.3%,比在编护士高4%)和肢体侵害(16.3%,比在编护士高7%)。在医院内部,编外护士也经常成为护士长和医生的出气筒。一位受访的编外护士抱怨说:“经常挨批评的就是我们,没错也批。在编护士犯错了,护士长却视而不见。”

编外员工集体行动的主要动机便是争取与正式职工同等待遇。行动多集中在三级医院(包括以下两个精选案例),可能是编外员工觉得三级医院更有条件达到同工同酬。

2018年,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,监利县人民医院的临时工/合同工罢工,举起 “临时工是人不是狗”、“同工同酬”等标语。抗议员工指合同工待遇较低,工作量却更大。“遇事只知道逼着合同工往前冲,逼着我们不顾家庭,不顾孩子,天天加班。可是工资待遇呢?却是正式与合同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”。正式工的月基础工资4000-5000元,合同工却只有1000元。将奖金计算在内,合同工每月收入最高的不到4000元、最低的不到2000元。抗议员工指控医院在创建时给专家看假文件,说谎指合同工奖金待遇很高,之后就以专家说医院奖金太高为由,削减合同工每个月奖金30%。

抗议员工又指,合同工长期没有五险一金。“有人能想象哪一个单位没有养老保险吗?记得刚来医院,医院说,你们都还年轻,现在不需要买养老保险,可是我们工作那么多年,甚至有一些同事工作十几年,还年轻吗?还不需要买养老保险吗?“

图:监利县人民医院的临时工/合同工罢工。图片来源:网络发布,中国劳工通讯存档

2018年10月24日,监利县人民医院的工会和人事劳资科发布公告,指医院在12月底将拿出新的工资、绩效分配方案,征求临聘人员意见后执行。医院也会为所有职工购买养老保险。

图片来源:网络发布,中国劳工通讯存档

监利县人民医院多年没为临聘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,明显违法,却只有在集体抗议之后,才获医院承诺购买养老保险,医院没有答复会否购买其余社会保险。编外人员同工不同酬、工作负荷大的问题也明显积压多年,绩效工资调低30%成为骆驼上最后一根稻草。这次事件显示,职工长期缺乏有效的集体反映问题机制,以致只能通过集体抗议表达诉求。

在此次事件之前和之后,医院工会、地方工会有没有扮演更积极的角色,为临聘人员争取其应有的社会保险待遇,以及反映其他待遇问题?《社会保险法》第九条指出,“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,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,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,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。” 如果工会能作为职工的集体代表,长期搜集职工的劳动权益状况、待遇问题并向医院管理层争取改善,便能更早处理职工面对的社会保险等问题。工会也可作为医院管理层与职工的桥梁,在医院发布新政前先征求职工意见,了解职工的担忧和困难,劝说管理层不要调低绩效工资。如果医院有财政困难或县政府有新的财政要求,工会也可了解情况、一起思考更为妥善的方法,而不是让本来待遇较低的临聘人员负担所有的工资调整,这无疑是不合理的。

翻查荆州市工会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(集体行动事件前后半年)的工作记录及网上信息,工会在医院、医疗方面的工作包括:在民营医院组建工会为困难职工提供医疗帮扶、在一家公立医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活动。这些工作都有其意义,不过,工会似乎没什么调研和改善医院职工待遇的工作。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是好事,但不应仅限于鼓励职工运动、做体检、调节个人心态与行为,也需关注工作待遇,包括工时过长、待遇不平等、没有社保而来的压力与压抑。(注:荆州市总工会的工作记录较为齐全,工作也较为多样。隶属荆州市总工会的监利县总工会没有独立的网站,工作信息较少,没有医院/医疗相关工作记录。湖北省总工会则没有2021年之前的记录。)

除了湖北省,全国各地也有编外人员抗议同工不同酬、工会缺位的问题。比如2017年7月19日,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的护士集体抗议,要求非正式护士同工同酬。她们指出,非正式护士占了全院护士80-90%。她们除了提出薪酬差异、没有五险一金和各种津贴的问题,也指出非正式护士没有婚丧假、探亲假休产假时没有基本工资,还被医院暗示休过产假不能再休带薪年假。她们引用《劳动合同法》和《劳动法》,要求医院与每位非正式职工签订劳动合同,非正式职工的工资、社保待遇与正式工相同,在法定假日和婚丧期间有薪资,并招聘护士分担过重的工作。根据工会网站信息,延安市总工会陕西省总工会在2017-2018年间并没有医院方面的工作。

2010年调查指出了编外护士遭受差别待遇的原因,除了医院编制数量长期未调整、《护士条例》等规定没有要求编外护士和编制护士同工同酬,也因缺乏集体协商机制,单个护士不敢提出异议。另一方面,医疗机构的工会因处于从属地位,往往屈从医疗机构领导的意见,不敢涉及编外护士权益问题。

医学规培生/研究生待遇低、安全缺乏保障

2022年末,医院的规培生相继发起抗议,有9起。他们的待遇较正式医生低许多。新冠疫情防疫放开后,医院因为人手不足而要求规培生返岗,引起多间院校的规培生抗议“同工不同酬”、要求“自愿返乡”。他们亦要求学校或医院提供防护物资及保证工作安全事宜。求助地图也在2022年末收集到4宗规培生个案。其中一宗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规培生陈家辉猝死。根据《财新》报道,在其猝死前一日,他在繁忙的小儿外科工作,后在宿舍晕倒、紧急送医院,死亡时新冠阳性。

图: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规培生抗议,学校领导到场回应。图片来源:李老师不是你老师

规培即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”,要求医师执业前花费3年时间在培训医院接受系统性的临床训练。规培生仍不是医院正式职工,无法得到正常工资收入。2020年,中国医学知识网站丁香园曾对3020名规培医生进行过一次调查,发现近三成规培医生表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,其中8%的人表示规培期间“没有收入”,只有约三成人每月收入在 3000 元以上。根据《八点健闻》报道,一位东部某省会城市的年轻规培医生指自己收入大约1300元一个月,其所在城市近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超过5000元,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也超过了2200元。

《八点健闻》指出,2014年,中国正式启动规培制度建设工作,国家给规培医师的资金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0,000元,与2014年全国平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近。然而,这种一刀切的政策,却没有考虑到中国地区差异巨大。至2021年,规培生的补助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明显。2021年,规培生补助为每人每年24,000元,相比之下,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,412元。虽然各省级政府、规培基地也会给予规培医师一定补助,但各地、各基地差距明显。

2022年11月至12月,随着“二十条”、“新十条”发布,防疫措施骤然放宽,多地阳性病例激增,大批医务人员感染新冠,人手严重短缺,有些医护甚至需要带病上岗。根据《丁香园》报道,由于人力有限,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目前发热门诊半数以上都是医学生,“护工跑了,学生得端屎端尿以及喂饭。但没办法,人手实在是太紧张了。”

在此情况下,多家医学院要求规培生返岗,并以无法参加结业考试为威胁,引起抗议浪潮。根据《工劳小报》整理,此次抗议者多为进行规培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(简称专硕规培生)。专硕规培生是其中一种规培生,一边在读专业型硕士一边在医院进行规培。医院以他们的学生身份为由,不发工资,每月仅有200-1000元不等的补助,却派给他们与其他规培生甚至住院医师相同的工作。在此次抗议中,常见的诉求是“同工同酬”、提供防护物资及保证工作安全事宜。另一个常见诉求是“自愿返乡”、“应返尽返”。现时多间高校学生可以自愿返乡,规培生及医学研究生却遇阻。有抗议的规培生质问:“我们的身份是什么?如果还属于学生,我们要对自己健康负责,要求返乡;如果不属于,给我们相应身份,相应待遇。”

临床医学博士后是另一个遭遇待遇问题的医学生群体,2022年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简称中山一院)“临床博士后群”的对话流出,一位外科医生批评工资过低(每月5000元至8000元)、缺编制,甚至有拖欠工资情况。《八点健闻》针对此事的报道指出,临床博士后前两年可以领取每年税前28.4万的国家补贴,两年后临床医学博士后将不能再收到这笔补助,只能领取规培工资。工资按普通的、非正式编制的工资给,扣除社保公积金等后,实发应发就少了。一位受访医学博士表示:“顶尖医院过去的经营尚可,但疫情收入减少,再遭遇其他雪上加霜的事件,难保博士后的工资不被率先压缩。开设临床医学博士后,不是什么医院都能干的。”

规培生、医学研究生长期受困于微薄的薪资,疫情又雪上加霜,导致他们诉诸集体行动。如果他们有自己的工会、代表其与医院管理层及卫健委等相关政府部门沟通,为其争取正式的劳动者身份以及相应待遇,他们的劳动状况会好许多,也不会在医院宣布要规培生返岗时如此抗拒,且觉得只有通过集体行动表达诉求才能获得回应。

不幸的是,现时工会虽然偶有慰问规培生,却并未开展提升规培生待遇的工作。2021年中工网(全国总工会的新闻网站)刊登了一篇文章“医大毕业生参加医师规培 能确认劳动关系吗?”。文章提到一个案例,某医院与医大学生廖某约定,廖某到医院报道后,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、参加规培。廖某毕业报到后,却是签订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议》 、没有签订劳动合同。规培期间,廖某怀孕,规培结束后,医院没有留用廖某、与她脱离关系。廖某向法院起诉,请求判令某医院向其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、未休带薪休假工资、失业保险金、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,但法院驳回,原因为双方是约定参加规培、并未建立劳动关系,廖某基于劳动关系而提出的全部诉讼请求都不获法院支持。可见,规培生被排除在劳动者身份、针对劳动者的保障之外,而中工网只是报道此案例,并未质疑法院的说法,或者探讨规培生待遇是否合理。

返回页首

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。

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「隐私政策」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,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,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,如何联系我们。